奥运百星传-刘翔:中国田径第一人 证明黄种人也能“飞”

原标题:奥运百星传-刘翔:中国田径第一人 证明黄种人也能“飞”

东京奥运会临近,以往历届奥运会上出现过很多英雄式的人物,今日讲述的是——刘翔。

刘翔,1983年7月13日出生于上海市普陀区,他被誉为中国田径史上、也是亚洲田径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室内室外世锦赛、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

1996年,在一次市100米跑步比赛后,刘翔被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田径队二线队教练方水泉看中,随后开始练习跨栏。1999年3月,在孙海平的全力争取下,刘翔回到了二少体练习跨栏,并进入一线队伍。从此刘翔与师傅孙海平结缘,最终创造了12秒91的神话。

2002年7月,瑞士国际田联大奖赛,刘翔跑出13秒12的成绩,打破男子110米栏亚洲纪录,并打破了保持长达24年之久的13秒23的世界青年纪录。

2000年代的十年见证了刘翔从无名小辈成长为世界级明星的全过程。他的第一项国际赛事冠军来自2001年的东亚运动会。而2000年代他所获得的最后一项冠军恰是他在2009年末第三次夺取的东亚运运动会冠军。他第一次夺取全国冠军同样是在2001年。刚刚在北京申奥成功那天度过自己18岁生日的他又夺取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冠军。

能够在人气、影响力、国际声望方面与刘翔比肩的也许只有另一位上海运动员--姚明。但有所不同的是,刘翔更接近平常人的身高,阳光俊朗的外形,加上在田径场上为中国人带来的历史性成就,让他身后聚集的热度一直不减。

2004年5月8日,日本大阪举行的国际田联大奖赛上,刘翔以13秒06的成绩夺得冠军并创造了当时个人最佳战绩,超过美国跨栏王阿兰-约翰逊13秒12的成绩。这是刘翔第一次面对面地战胜了约翰逊。

2004年8月28日,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上,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并平了由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纪录,夺得了金牌,成为中国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创造了中国人在男子110米栏项目上的神话。

2007年在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夺冠后,刘翔成为中国第一位同时拥有同一项目世锦赛冠军、奥运会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头衔的田径选手。2008年初,他夺取了巴伦西亚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60米栏的冠军,成为短跨项目世界室外和室内的双料世界冠军。就在中国观众对他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上夺冠寄以厚望之时,他以一种大家都想不到的方式退出了北京奥运会的竞争。

2008年8月18日,他在“鸟巢”首次登场参加奥运会预赛时,第一次起跑抢跑后便宣布因伤退赛,引起了轩然大波。而早在奥运会前,他已因伤错过了多项国际赛事,并在当年6月8日的尤金田径赛上罕见地出现了抢跑犯规。

经过13个月的耐心治疗和调养,刘翔终于在2009年秋季伤愈复出,并在去年最后三个月内接连夺取了全国运动会、亚洲锦标赛和东亚运动会的冠军,分别完成了在这三项赛事中的三连冠。从他复出后几次比赛的表现,以及13秒15的最好成绩看,他仍保持着较强实力,有能力与世界一流高手再较高低。

2012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男子110米栏,以12秒87的成绩夺冠。2012年6月,世界110米栏排名第一,刘翔时隔五年后重登榜首。

2012年8月7日下午,在伦敦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中,刘翔在攻第一个栏时直接打栏摔倒在地,最终单腿跳过终点无缘晋级。

其实围绕着刘翔站在奥运赛场却两次退赛背后原因的讨论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二度退赛后,就有人说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现在的伦敦奥运会,在刘翔有伤在身的状况下,没有一方强迫带伤刘翔参赛,但背负着如此巨大利益的刘翔又怎敢轻言放弃!

作为中国田径队独一无二的摇钱树,他必须遵守集体最大利益化的原则。实际上,在雅典奥运会后,刘翔曾把自己MSN的签名改为“超级身不由己”,或许这种感觉直到2015年才会逐渐消失。

两次奥运退赛足够遗憾,但无损他的伟大。他用了四年时间东山再起,而从几近巅峰到重回谷底,却只用了七步。仿佛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噩梦重现,不过这次更显悲情:脚部跟腱受伤的刘翔,坚持用单脚跳到了终点。从雅典奥运会的横空出世,到北京奥运会的遗憾告别,再至伦敦奥运会的因伤退赛,刘翔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伦敦奥运也许是刘翔的另一次“涅槃”,是他必须跨越的“生命之栏”。

但对中国体育来说,从来没有一个运动员能否像刘翔那样,长达11年处于媒体的聚光灯之下,汇聚了众多的人气,是万众瞩目的焦点,甚至也带来了一些非议。

2015年4月7日,刘翔正式宣布退役。

刘翔已经足够成功,他是中国体坛百年不遇的田径天才,作为一个在直线跑道上真正打败欧美运动员的中国人,刘翔职业生涯参加了48次世界大赛,夺得36次冠军、6次亚军、3次季军,打破世界纪录,拿奥运会金牌,创造了无数空前绝后的壮举。

(鸾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